奥地利《标准报》7月11日报道,目前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领冠世界。预计到2030年,中国还将在以下七大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一是经济。中国用了20年时间将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3.6%提高至目前的18%,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否认中国的全面提升。英国经济商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去年年底曾预测,因成功应对疫情,到202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5.7%,2025-2030经济年均增速4.7%,到2028年,剔除通胀因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更快的预测为2027年,较保守的预测为2032年,按购买力平价目前中国已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美国经济学家称,按照人均GDP计算,美可能还要领先数十年,甚至到本世纪末。
二是人工智能。目前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很多细分行业已并驾齐驱,在被引用最多的人工智能学术论文中,中美科学家数量相当。在最有影响学术论文中,双方各占25%。预计1-2年内,中国学术研究将超越美国。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尖端人才数量约为1.8万人,美国2.9万人。到2030年,差距将不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双方技术人才交流减少是中国大量投资人工智能的强大推动力。随着科技人才回流,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杭州将很快赶上美国硅谷。
三是半导体。30年前,欧美芯片产量占全球3/4,随后向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大规模转移,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半导体最主要生产地。欧盟希望通过建立芯片联盟重建半导体领域优势,将产量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30年的20%。欧盟认为2纳米超薄芯片是5G、6G、自动驾驶、工业4.0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是航天。美俄目前正就国际空间站(ISS)未来命运进行商讨,中国宇航员已于3周前成功进入天宫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再继续执行任务,天宫将成为目前人类在宇宙的唯一前哨。2019年中国还成功发射嫦娥4号,这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此外,中国计划下个10年内发射载人月球空间站。
五是核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等发达工业国家近10年内将关闭所有核电厂,美国和法国等核电领先国家因关闭老旧设施,核电规模逐步缩减。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正在大力发展核电。中国目前约有49座核电站,产能47.5吉瓦,约为美国核能产量的一半,覆盖中国用电需求不到2%。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中国核电产能将达70吉瓦,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核电大国,到2035年核电产能将达180吉瓦,超过美国和法国之和。不久前中国还依赖美国等国的核能技术,目前华龙核电站已实现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88%部件自主,为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印度核能技术将于2030年赶上中国目前水平。
六是气候保护技术。目前中国人均排放量大体相当于奥地利水平,2020年还有38吉瓦的煤电产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中国,因为中国拥有很多该领域世界领先技术。目前有70%的光伏板来自中国,到2025年中国生产的电池是全球其他地区产量总和的2倍。
七是军事。中国以大约2500亿美元年度军费开支排在全球第二位,是第三至第六位的总和,美国军费开支仍是中国的3倍。美国军事战略观察家称,中国大部分军费用于研发和购买新式武器,而美国军队薪酬、计划部署和维护核武器的费用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中国武器和弹药技术或将超过美国。虽然美国还在部分领域继续领先,但观察家认为中国军队已成为近百年来和平时期最大的军事武装力量。